簡介內容
熱西旦·依米爾已經在文體中心工作15年了。15年來,她在聲樂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有聲樂大師說過,聲樂是無形的樂器,要用基礎打造無形的樂器,需要磨煉相當長的時間。熱西旦·依米爾以熱愛聲樂為動力,不斷練習,不斷打造自己的無形樂器。她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在獨山子大小文藝活動中,她多次登臺,她的歌聲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時間的延伸,她在聲樂藝術方面的造詣越來越深,近年來代表獨山子參加不同級別的比賽,都能捧獎而歸。2002年,獲全國石油系統歌手大賽美聲組二等獎;2004年,獲新疆首屆新人新作聲樂大賽美聲業余組一等獎;2005年獲克拉瑪依文聯“黑寶石”文藝獎。
熱西旦·依米爾決心在第五屆中國石油職工藝術節“管道杯”音樂大賽上再獲大獎。但是,擺在她面前的挑戰還是語言問題。按照規定,在大賽上唱歌要用漢語。多年來,為了學習漢語,她交漢族朋友,經常與漢族同事對話。在日常工作中,為了學好漢語,她拜劉蕾為師。她還常常拿出一篇漢語文章,標上漢語拼音,念給劉蕾聽,讓劉蕾糾正她的錯誤發音。經過一遍遍地練習,熱西旦的漢語水平不斷提高。
帶病登臺
23日,比賽開始了,熱西旦·依米爾的病情仍不見好轉。上臺前體溫38度。但熱西旦·依米爾堅持著上臺了,邊歌邊舞。最終,她在美聲組初賽中奪得第一名。當她唱完回到后臺,已經虛弱得堅持不住了。在復賽時,熱西旦·依米爾發著高燒,嗓子已經啞了,組委會的人員都勸她別上臺了,她仍堅持上臺,靠著多年積累的經驗,她奪得美聲組第二名。在最終決賽時,她奪得美聲組一等獎。
是精神的力量支撐著熱西旦·依米爾站在舞臺上的!這種精神力量源于獨山子人“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性格與氣質,源于獨山子父老鄉親的支持,源于文體中心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源于大賽組委會的關心和支持,也源于劉蕾的幫助和鼓勵。她能夠獲得一等獎,靠的就是多年的磨煉,十幾年磨一劍,她終于成功了。
這次比賽,評委都是教授級的,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曲作者、沈陽音樂學院教授秦詠誠,有王宏偉的老師、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教授孟玲,有中國歌劇院聲樂教授、著名作曲家雷蕾等。在這樣一場高質量的比賽中,熱西旦·依米爾帶病奪得美聲組一等獎,劉蕾帶病奪得通俗組二等獎,是非常不容易的。回想比賽時的情景,劉蕾說:“精神的力量真的非常大,大得讓人吃驚!在高手如云的大賽場上,說不緊張是假的。關鍵是把握好自己,把緊張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我們就是憑著一種精神拼下來的。”
熱西旦·依米爾吃慣了清真餐,出門在外極不方便。去北京參賽前,她準備了很多馕和方便面,從去到回,她每頓飯就吃這些東西。記者問她:“還想去北京參加比賽嗎?”她笑著說:“去!”回答非常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