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個德德瑪,天津有個關牧村,新疆有個瑪卡。從這句流傳了很久的話我們可以知道,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新疆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瑪卡在女中音歌壇上擁有的地位。她的歌聲優美,音域寬廣,音色渾厚,演唱極富感染力,被譽為:“草原上的夜鶯”。
瑪卡,新疆歌舞團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出生在烏魯木齊一個干部家庭。1974年調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1976年赴內蒙古藝術學校進修聲樂,師從鐘國榮教授。1983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大專班,師從王福增教授,于1986年畢業。1987年調入新疆歌舞團。

在27年的歌唱生涯中,她的歌聲傳遍天山南北,草原牧場,曾多次參加全國藝術節、西北音樂周,還多次參加全國和省級聲樂大賽。
1980年在全國文藝匯演中榮獲獨唱節目獎;
1981年在新疆第一屆“天山之聲”聲樂作品大賽中,榮獲聲樂一等獎及創作一等獎;
1982年在全國少數民族聲樂榮獲優秀演員獎(一等獎)。這些年,共榮獲2項國家級獎,12項省級獎。1994年6月,曾榮獲蒙古人民共和國金質胸彰及證書。
1996年3月26日,成功的舉辦了獨唱音樂會。
1999年建國50年大慶,被自治區常委評為“文藝百佳、德藝雙馨”的演員。
2000年7月,在巴州金沙灘舉辦的全國女排比賽和旅交節期間,在金沙灘成功的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
2001年10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授予瑪卡“杰出貢獻獎”
由于她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對聲樂執著的追求,其藝術造詣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成為我國女中音樂壇上的一位佼佼者。她的歌聲優美、音色渾厚、音域寬廣,演唱極富有感染力,聽她的演唱,令人久久難以忘懷,她的演唱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評價和歡迎。她曾為電影、電視劇演唱過許多插曲,還在歌劇“魂系東歸路”中扮演重要角色,該歌劇在全國藝術節中獲得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如今她還在參加各種大小型演出,繼續活躍在歌壇上,為培養新疆下一代聲樂演員,還在努力的工作、教學。

采訪札記:“公主”歌唱家的稱譽的由來
瑪卡是新疆土爾扈特部落和布克賽爾策伯道爾吉的后裔,策伯道爾吉是渥巴錫汗王的堂侄,策伯道爾吉是東歸回歸祖國的首要領導人之一。從策伯道爾吉之后,瑪卡母親巴力吉特是第九代繼承的王位,斂ǜ改赣H巴力吉特解放以后,參加了革命,參政議政、為新疆的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卓越貢獻。
巴力吉特享年73歲,于1998年2月去世,她在世時很想念國外的親屬們,瑪卡希望親友看到此信息與她盡快聯系。
|
天山網訊(記者閻蓉報道)10月12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和新疆蛟龍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吐爾扈特公主·歌唱家瑪卡激光唱片發行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行,自治區文化部門領導及來自區內外上百名音樂工作者和喜愛瑪卡的音樂愛好者云集一堂,共同慶,斂ǔl行成功。
瑪卡作為新疆歌舞團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長期以來活躍在她心愛的歌唱舞臺,深入天山南北、草原牧場為各族群眾帶去歌聲與歡樂,曾經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及區內各種獎項。這位昔日新疆蒙古族吐爾扈特部落和布克賽爾最后一位女親王的女兒,被各族群眾親切地稱為“草原上的百靈鳥”。
瑪卡此次發行的激光唱片是她從藝三十多年來的首張個人專輯,專輯中收錄了她三十多年演唱生涯中的十六首經典曲目,包括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俄羅斯族的民歌。為了讓更多的聽眾聽得懂并且喜歡聽新疆各民族的優秀音樂,瑪卡分別用七種語言、采取了雙語演唱的方式,每個民族的民歌都是用本民族語言和漢語演唱,是一張值得典藏的優秀唱片。
據悉,此前瑪卡已經在北京和內蒙古成功地舉行了該唱片的發行儀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