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口中彈撥著一只口弦,無限的歡喜蕩漾在她的臉龐。此時的夕陽,正映紅著她的白蓋頭,失去了的歲月,卻正在她滿臉的皺紋里,伴著口弦聲重現。
口弦在嗡嗡作響,就像小小的蜜蜂在原野上采蜜。
她顯得那么純真、樸素和自信,像是在告訴人們:人生經歷越豐富的人,越有熱愛生活的膽量。
她叫對謝漢·阿不都克力木,阿合奇縣哈拉奇鄉阿合奇村農民。年輕時,她用口弦動人的曲調,吹奏出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而現在兒孫們圍在她身邊聆聽,也許就是為了逗逗孩子們,她和左鄰右舍的婦女們聚在一起,要小家伙們見識見識生活內容的豐富與寬廣。
四位神態和相貌各不相同的中年男子,興致盎然地圍坐在一起,一會兒把庫木孜琴放在肩上,一會兒又放在腿邊,與自己的身體構成不同的造型。彈奏出的音色雖然各不一樣,但是,同一條歲月的河流卻在他們的表情里流淌。也許此刻,他們暫時忘卻了在幾十年歲月里所經歷的人生辛酸。
他們4位都是阿合奇縣的農民,是彈奏著庫木孜琴長大的柯爾克孜族人。
11歲的買德爾別克彈奏著庫木孜琴,演唱《瑪納斯》。他唱的是《瑪納斯》中瑪納斯和敵人勇敢搏斗的部分,在他的演唱中,觀眾們不時地鼓掌、喊叫、打著口哨,他自己也被感染了,越唱聲音越大。唱到最后結束時,全場爆發出的喝彩聲劃破了阿合奇縣的夜空。
買德爾別克是阿合奇縣團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經常彈著一把庫木孜琴的他,如今已是阿合奇的小明星。
7歲時,他從廣播電視里和大人們那里聽到瑪納斯演唱,那些音樂和歌詞他越聽越喜歡,后來父親給他買回來一本《瑪納斯》,那時他認識的字不多,就央求父親給他找師傅,他要學瑪納斯演唱,父親也高興,就給他找了一位瑪納斯齊教他學唱瑪納斯。白天,他去學校上學,晚上,他做完作業,就拿出書來唱瑪納斯,唱完后還要背下來。每天至少要唱半個小時。周六或周日,他要到師傅家去學習。從7歲開始到現在,他沒有間斷過。
5月底,記者在阿合奇縣百日廣場文化活動上領略到了這5個農民和一個小學生組合的精彩演出。該組合的組建人阿合奇縣歌舞團演員馬坎·阿山阿力說,組合組建不到一個月,這是他們第一次登臺亮相。
當記者問到如何想到組建這么一個組合時,他說:“《瑪納斯》史詩是柯爾克孜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而庫木孜琴是柯爾克孜族的一個標志,口弦是柯爾克孜族婦女們喜愛的樂器,口弦流傳廣泛的一個原因就是口弦能通過模仿語言直接將人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瑪納斯》史詩演繹出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神韻和魅力。把瑪納斯彈唱、庫木孜琴演奏、口弦吹奏結合在一個表演節目里,是個完美的演出。組合里的演員都是從眾多民間藝人中篩選出來的,都是地道的農民。你看他們配合得多默契、多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