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舞蹈視頻“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 拼音文字。建國后,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并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第1集$頂碗舞$qvod
第2集$甜甜的歌兒迎賓客$qvod
第3集$盤子舞$qvod
第4集$加米拉$qvod
第5集$青春律動$qvod
第6集$花種$qvod
第7集$少女之春$qvod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后必須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馕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馕、喜糖、葡萄干、棗、糕點、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食俗 日食三餐,早飯吃馕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馕、茶或湯面等。以面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包子、面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銀絲搟面(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節慶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